黑料网-独家爆料:黑料门-今日黑料-最新-从“大罢免”开启的台湾2025,背后有何算计?
新年以来,岛内针对当选公职人员的罢免联署活动铺天盖地地展开。截至本周,岛内 " 选举委员会 " 宣布已收到 54 件罢免案,其中 51 件针对民代,1 件针对地方县市长,2 件针对地方议员。被提案罢免的蓝营民代有 36 人,绿营民代则为 14 人(其中一人被提两案)。
蓝营被提案罢免人数较绿营多,主要因为所谓的 " 大罢免 " 由绿营发动,且民进党亲自下场积极组织推进。相比之下,尽管中国国民党也宣称将采取行动,但整体上仍显得相对被动,导致部分罢免活动比较滞后。例如,由于有些选区没有绿营民代,如桃园市共 6 名民代因皆为中国国民党籍而都被提案罢免,国民党桃园市党部提议针对民进党议员采取行动以应对。
2 月 10 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组织岛内五个关键机构的负责人开会,其中,台立法机构负责人、中国国民党籍的韩国瑜向赖清德建言停止大罢免,赖清德则以佛经中的一句话回应:"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其潜台词是要求在野阵营反思原因,但究其根本,这一切可以追溯到去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尽管赖清德以少数得票当选,但他在台立法机构处于弱势,且不愿与在野阵营进行沟通协商,反而采取了斗争的姿态。自赖清德上任以来,台立法机构几乎所有争议性提案,都以民进党投票失利告终。因而民进党心心念念,希望通过罢免的方式,清除几席中国国民党籍民代,使立法机构中的各方力量发生逆转。依照岛内有关罢免的规定,罢免活动需在当选人当选一年后方可启动。但事实上,去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一结束,一些选区内便有侧翼开始针对当选者进行罢免联署,属于典型的 " 偷跑 " 行为。
罢免活动多为民间行为,民进党本来也有意让侧翼发动,自己躲在幕后进行策应。但不知为何,台立法机构民进党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忽然提出要罢免所有中国国民党籍民代,这一提议立即升温了整个罢免行动。尽管民进党曾宣称不介入,但实际上不再掩饰其已公然参与罢免行动。经过一个春节假期的发酵," 罢免 " 已成为岛内当下最主要的政治话题。
据悉,罢免一名公职人员的流程需经过三个阶段:提议、联署、罢免投票。第一阶段是提议,提议人数的门槛为该公职人员选区投票人数的 1%。相关部门在收到提议后,需在 25 天内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即可进入第二阶段,即公开联署期。联署人数的门槛为该选区投票人口的 10%,联署期为 60 天。第二阶段通过后,进入第三阶段,即被罢免人提交答辩以及最终的罢免投票。被罢免人应于 10 天内提交答辩,罢免投票则在罢免提案成立后的 20-60 天内举行。若同意罢免的人数大于不同意人数,且同意人数不低于该选区投票人口的 25%,该公职人员即被宣布罢免成功。一个罢免案从提议到投票,通常需要半年时间。若罢免成功,则将在三个月内对空缺岗位进行补选。
因此,今年岛内爆发的大规模罢免潮意味着,相关民选公职人员在接下来大半年的时间里,将全力应对罢免,民众也将频繁面临选举。正如去年底,赖清德在一次台商团拜活动中,便被台商呛声:" 当家不闹事,罢免劳民伤财,台商年年要回来投票不胜其扰。"

一份岛内民调显示,岛内民众对大罢免的反感情绪极为强烈,反对者高达七成,显示民众并不支持这一举措。即使在绿营内部,也有不少批评声音,如台湾地区前副领导人吕秀莲便公开对此非常不以为然,认为民进党最终会得不偿失。岛内重量级学者陈培哲则重话批评赖清德 " 治理无能,选举有方 ",认为岛内目前内忧外患,民进党束手无策、视若无睹,只能通过大罢免寻求存在感。
开年以来,岛内状况不断:台中一家商场发生气爆事件,造成多人伤亡;高雄发生惨无人道的杀人碎尸连环案,至今尚未完全掌握被害人数,也没有找全受害者散乱在高雄水道里的身体组织;岛外,则需面对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后不断针对向台湾地区加关税的威胁,以及不加掩饰的对台积电的掠夺意图。赖清德对此毫无对策,只在近日召开一次安全会议,最后决定将岛内军费提高至 GDP 的 3%,并重复所谓 " 科技民主联盟 " 的口号,但显然远不能满足特朗普的要求。
即便如此,岛内依旧执着于罢免行动。罢免行动说白了就是仇恨动员,让本来已经撕裂的台湾社会更加对立。例如,岛内一家咖啡店因拒绝罢免组织使用其设施,便遭到所谓 " 青鸟 "(岛内对赖清德年轻支持者的称呼)组织的霸凌,激起民众反感。此外,民进党为了煽动仇恨,利用媒体和侧翼不断造谣。针对最近立法机构审议预算的争议,民进党将各种问题归咎于预算削减,称台中大火和高雄碎尸案等问题,均因预算削减导致相关部门缺乏应对能力。民进党籍官员甚至信口开河,散布不实信息,被戳穿后依然我行我素,不对此负责。
事实上,大罢免潮也暴露了民进党内部的不和。外界认为,若罢免未能成功,民进党可能得不偿失,原本想增加几席民代,反而可能失去更多席位。若民进党的大罢免计划彻底失败,可能还会动摇赖清德在党内的地位,并影响其连任之路。但也有消息称,大罢免实际上为新潮流派系以及 " 亲赖 " 势力全盘接手政局铺路,其中包括赖清德的密友潘孟安接替卓荣泰出任台行政机构负责人。因此,这次大罢免最积极推动的,除了民进党附庸组织 " 青鸟 " 与 " 黑熊学院 ",还包括民进党内 " 亲赖 " 势力,而民进党内其他派系,则多抱有隔岸观火的心态。
随着罢免活动不断升温,最终结果难以预测。尤其岛内即将举行地方公职选举,许多有意参选的人员需要借此活动积累政治资本。所以第一阶段的提案数量暴增。但也存在选区内部的倾轧。如台南 " 深绿 " 选区的民进党籍民代王定宇,因其私生活问题,在选区内引发不满,或将被罢免。
作者丨许亿
排版丨李烁
编辑丨赖晨璐
审校丨黄海宁
监制丨池薇